游客发表
林玉锁说,我国在近20年时间里,针对农田重金属污染,积极探索修复技术,现在我国的研究水平,包括大规模农田修复技术应用水平,在国际上处于领先;最近10年,我国在污染场地修复方面发展较快,适用于污染场地土壤与地下水的修复技术,已成功在国内很多大型、复杂的污染场地案例中得到应用。
短短三四年时间,当年的垃圾村恢复了山清水秀的模样,成了中国白茶小镇、3A级景区。2013年,时任村党支部委员兼妇代会主任的袁云姬联合村里9名姐妹,一起建立了石圳巾帼美丽家园建设理事会,自发筹资7万元作为保洁启动资金。
2011年6月,廖俊波上任县委书记。2014年,政和县荣获了省级生态县 的命名。政和的发展,要算大账、算长远账、算整体账、算综合账,把保护好绿水青山作为一条不可逾越的底线。仅仅1个多月的时间,堆积30多年的垃圾就被清除一空,村容村貌焕然一新。政和县地处福建省北部山区, 曾是全省23个重点扶贫县之一。
政和的崛起靠什么?青山、绿水、空气清新是我们的一张金名片。重点招商项目,环保部门要提前介入,有效做到污染源把控与招商引资服务工作相衔接。7月14日,28个督查组共检查370家企业(单位),发现129家涉气企业存在环境问题。
7月14日,环保部组织相关人员开启为期一周的大气污染防治强化监督第五次巡查工作,派出14个巡查组分赴28个被督查城市。根据此前督查情况,挥发性有机物(VOCs)治理问题、污染治理设施运行不正常、不完善等问题和涉气散乱污问题最为突出,约占发现问题的企业总数的88.3%已对349家企业的871个环境违法行为立案查处。散乱污企业问题、治污设施不完善及不正常运行、挥发性有机物(VOCs)治理和物料未按要求覆盖、密闭等4类问题最为突出,占发现存在问题企业总数的80.7%。
强化督查开展以来,京津冀及周边地区空气质量得到有效控制,执法力度空前加大,企业守法逐步成为常态。其中,按日连续处罚案件共503件,罚款数额达61060万元。
截至7月13日,共现场检查企业888家,占应检查企业总数的50%,发现涉嫌违法行为1535个。上半年,全国实施《环保法》4个配套办法案件数量均大幅度上升,全国四类案件总数17169件。环境保护部7月14日召开环境执法情况新闻通气会,介绍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大气污染防治强化督查、打击进口废物加工利用行业环境违法行为专项行动、2017年上半年《环保法》实施情况等环境热点问题。为期一个月的打击进口废物加工利用行业环境违法行为专项行动,通过各级环保部门密切配合,查处了一批重大环境违法行为。
888家企业中,383家检查时处于停产状态,53家已关闭。据介绍,强化督查截至目前已完成六轮次,3个月,督查组共检查32004家企业(单位),发现20482家企业存在环境问题,约占检查总数的64%强化督查开展以来,京津冀及周边地区空气质量得到有效控制,执法力度空前加大,企业守法逐步成为常态。散乱污企业问题、治污设施不完善及不正常运行、挥发性有机物(VOCs)治理和物料未按要求覆盖、密闭等4类问题最为突出,占发现存在问题企业总数的80.7%。
截至7月13日,共现场检查企业888家,占应检查企业总数的50%,发现涉嫌违法行为1535个。为期一个月的打击进口废物加工利用行业环境违法行为专项行动,通过各级环保部门密切配合,查处了一批重大环境违法行为。
已对349家企业的871个环境违法行为立案查处。据介绍,强化督查截至目前已完成六轮次,3个月,督查组共检查32004家企业(单位),发现20482家企业存在环境问题,约占检查总数的64%。
其中,按日连续处罚案件共503件,罚款数额达61060万元。888家企业中,383家检查时处于停产状态,53家已关闭。环境保护部7月14日召开环境执法情况新闻通气会,介绍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大气污染防治强化督查、打击进口废物加工利用行业环境违法行为专项行动、2017年上半年《环保法》实施情况等环境热点问题。上半年,全国实施《环保法》4个配套办法案件数量均大幅度上升,全国四类案件总数17169件目前,专项行动已经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但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进口固体废物带来的一些问题日益凸显,特别是以进口废物为原料的再生资源加工利用企业多为散乱污企业,污染治理水平低下,污染当地大气、水、土壤环境,对一些地区生态环境安全和人民群众身体健康产生不良影响。
环境保护部对全国范围《环保法》4个配套办法执行情况进行过6次调度和分析。此外,环境保护部还联合公安部、最高人民检察院举办了2017年全国环境污染案件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培训班和全国两高司法解释理解与适用专题培训班。
其中,按日连续处罚案件共503件,罚款数额达61060万元;查封扣押案件7553件;限产停产案件3880件;移送行政拘留3939起。环境保护部与公安部、最高人民检察院联合印发了《环境保护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工作办法》,在实际工作中,环保部门积极配合司法机关对涉嫌环境犯罪案件妥善办理。
4月18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三十四次会议审议通过《关于禁止洋垃圾入境推进固体废物进口管理制度改革实施方案》,要求以维护国家生态环境安全和人民群众身体健康为核心,完善固体废物进口管理制度,综合运用法律、经济、行政手段,大幅减少进口种类和数量;加强固体废物回收利用管理,发展循环经济。向社会公开5次,通报典型案件10起;公开表扬执法力度强的省份5次,对环境质量差、执法力度小的地区,继续采取通报批评、公开约谈等措施加大处罚力度。
根据部长专题会和打击进口固体废物加工利用行业专项行动视频会议部署,环境保护部从各级环保部门抽调420人,组成60个检查组,对全国1792家进口固体废物加工利用企业进行全面检查。组织召开了两高司法解释宣贯工作视频会议,参加人员涉及全国各省级、副省级城市、地市级以及大部分县级环保部门的领导和同志共37741人。7月4日起,检查组正式开展现场检查。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大气污染防治强化督查开展情况空气质量 得到有效控制自4月7日,环境保护部启动第一轮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大气污染防治强化督查工作以来,截至目前已完成6轮(次)的强化督查。
其中,突出问题销号710个,占比62.8%;散乱污问题销号777个,占比74.1%。存在问题的企业中,属于散乱污问题的6662个,超标排放的36家,未安装污染治理设施的1961家,治污设施不正常运行的1732家,涉嫌自动监测弄虚作假的4家,存在挥发性有机物(VOCs)治理问题的2404家,物料未按要求覆盖、密闭的3768家,存在其他问题的3915家。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顺应人民群众对良好生态环境的新要求和新期待,环境保护部决定自7月1日起,开展为期一个月的打击进口废物加工利用行业环境违法行为专项行动,全面加强对进口废物加工利用企业的环境监管,坚决打击进口废物加工利用企业环境违法行为,保护生态环境安全和群众身体健康。专项行动中,通过各级环保部门密切配合,查处了一批重大环境违法行为。
888家企业中,383家企业在检查时处于停产状态,53家已关闭。目前已完成4次巡查,第五次巡查于7月14日启动。
目前,根据前6轮(次)(4月7日~7月6日)督查情况,环境保护部共下发了8期督办通知,督办8262个环境问题,其中散乱污企业问题3258个,涉气突出环境问题5004个。配合有关机关进一步完善公益诉讼法律制度。经统计,全国四类案件总数17169件。环境保护部支持有关环保组织提起5 起环境民事公益诉讼。
今年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和固体废物进口管理工作。从3个月强化督查情况看,散乱污企业问题、治污设施不完善及不正常运行、挥发性有机物(VOCs)治理和物料未按要求覆盖、密闭等4类问题最为突出,以上4类问题共占发现存在问题企业总数的80.7%。
环境保护部每月派出巡查组,由各司局领导带队对28个城市开展为期一周的巡查,主要负责对督办问题整改情况进行现场核实,逐一对账销号。强化督查开展3个月以来,京津冀及周边地区空气质量得到有效控制,执法力度空前加大,企业守法逐步成为常态。
根据巡查情况,前4期共督办问题共2178个(突出问题1130个,散乱污问题1048个),可销号的1487个,占比68.3%。2017年上半年《环保法》实施情况4个配套办法 案件数量大幅上升2017年,环境保护部连续3年开展《环保法》实施年活动,通过综合运用行政、民事、刑事等法律手段,推动《环保法》全面落地。
相关内容
随机阅读
热门排行
友情链接
友情链接